關于電纜橋架安裝時應注意的幾點:
(1)外觀檢查
電纜橋架進入施工現場,應提交出廠合格證、省、市質監站定期檢驗報告及相關技術鑒定文件等資料產品。電纜橋架板的厚度應符合有關要求。熱鍍鋅電纜橋架的涂層表面應均勻,不得過燒、掛灰、局部不鍍鋅等。靜電噴涂應光滑、光滑、均勻,無表皮、無氣泡,氣泡橋本身應平整、無變形,內壁應光滑,無毛刺橋焊縫表面應均勻,無焊縫滲漏、裂紋、燒穿等缺陷。
(2)電纜橋架的安裝位置
當橋梁水平鋪設時,離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2.5米。多層橋梁在鋪設時,為了滿足散熱、維護和抗干擾的需要,各層之間應留有一定的距離。電纜橋架與各種管線平行敷設時,其凈距應符合有關規定。
(3)支吊架的安裝
電纜橋架的質量應符合現行技術標準時,當支架跨度一般為1.5或3m時,相鄰兩橋支架臂之間的水平高度差不大于10mm,當支撐跨度一般為1.5mm時,兩個相鄰的橋支架臂的垂直中心線的垂直偏差不大于20mm,兩個相鄰的橋支架臂之間的垂直高度差不大于10mm,兩個相鄰的橋支架臂的垂直中心線的垂直偏差不大于10mm。
1、電纜橋架作為布線工程的配套工程,沒有專門的規范性指導,各廠家的規范和規程缺乏通用性。因此,設計選型過程中應根據弱電系統電纜的種類和數量,合理選擇合適的橋架。
主要內容如下:
(1)確定方向:根據建筑平面圖的布置,結合空調管道和電氣管道的設置,方便維護,以及電纜敷設的密度,以確定電纜橋架的最佳路線。在室內,盡可能沿建筑物的墻、柱、梁、樓板,采用綜合管廊架設時,應與管道一側或上方平行,并盡可能考慮引出線和支線,避免交叉,如果這里沒有其他管架可借,需要設置(支撐)柱。
(2)荷載計算:計算索橋主干線縱斷面單位長度的索重。
(3)確定橋架寬度:根據放電纜線的根數、電纜直徑和電纜間距,確定電纜橋架的類型和規格、支架長度、支柱長度和間距、橋架的寬度和層數。
(4)確定安裝方式:根據場地的設置條件確定橋梁的固定方式,選擇懸掛式、立式、側壁式或混合型,一般提供連接件和緊固件。另外,根據橋梁結構選擇相應的蓋板。
(5)繪制電纜橋架的平面和截面圖,并繪制局部的空間圖和材料清單。
2、電力電纜橋架使用時,電力電纜和弱電電纜的直側應在中間分隔。
3、當弱電電纜與其它低壓電纜一起使用時,應嚴格選用具有外屏蔽層的弱電系統的弱電電纜,避免相互干擾。
4、其它安裝
(1)電纜橋架從外部進入建筑物時,橋梁外坡不小于1/100。
(2)電纜橋架與電氣設備的凈距不小于0.5m。
(3)當兩組電纜橋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設時,它們之間的凈距離不小于0.6m。
(4)在平行地圖上繪制橋梁路線,應標明橋梁起點、終點、拐點、支點和高程點的坐標。如果能繪制出橋梁的軸側圖,材料統計將更加準確。
直線部分:標明全部長度、橋面數目、標高、型號和規格。
轉向點和分支點:說明所用轉向盤的類型和規格。
舉升部分:表示高程變化,也可以用局部大樣本圖或剖面圖表示。
(5)橋梁支撐點,如立柱、支架或非標準支架、框架間距、安裝方法、型號規格、標高等,可商定在平面上列出,也可按不同斷面、單線圖或圖紙斷面顯示。
(6)電纜引線點的位置和方式。一般來說,大量電纜可由垂直彎曲板和垂直引線框架引出,少量電纜可由導板或導管引導。
(7)電纜橋架距地面2.2米,橋架頂部距屋頂或其他障礙物不小于0.3米,橋架寬度不小于0.1米,橋架內截面填充率不超過50%。
(8)電纜橋架中的電纜垂直敷設時,電纜應固定在電纜上端支架上,間隔1.5m,水平敷設時,電纜應在開始、尾部、匝間、間隔3-5m處固定。
(9)吊頂內設置時,槽蓋開孔面應保持80(毫米垂直間隙),槽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50%。
(10)放置在插槽中的電纜不能連接,插槽中的電纜應盡可能平直,電纜不應溢出插槽,電纜進出插槽時,電纜應捆綁固定。垂直槽敷設電纜應每隔1.5米固定在電纜支架上。
(11)在水平、豎橋、豎槽中敷設導線時,應綁扎電纜。四對電纜捆綁成24對。干線電纜、光纜及其他信號電纜按電纜類型、直徑、芯數捆扎25對及以上。領帶間距不應超過1.5米,扣距應均勻,松動宜。
(12)橋梁水平敷設時,支架間距一般為1.5-3m,橋梁垂直敷設時,固定在結構上的間距應小于2m。
(13)在放置金屬絲槽時,須布置該金屬線槽,直至在該金屬線槽的接縫處、在3米的間距、離該金屬線槽的兩個端口0.5米處及在彎道處設置該框架或吊架為止。(由1998年第25號第2條修訂)
5、材料統計
(1)橋梁框架:每種類型、規格的橋梁總長度分別計算。除橋梁標準長度外,還獲得了橋梁框架數量,剩余數量增加了1%-2%。
(2)柱:若采用統一規范列,則橋全長可除以平均柱距,可獲得列數,柱數可增加2%(4%)。如果列規范不同,則應單獨進行統計。
(3)支架:橋的全長除以支架的平均距離,總需求量增加1%≤2%。
(4)其他部件:將主要部件的數量乘以一定的比例(取決于工廠),得到總數。